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宜州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 时间:2022-10-09 21:13:3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今年以来,宜州区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探索“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是开展“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特色主题活动。与区文广体旅局联合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华民族一家亲”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广场文艺周周演活动等。邀请刘三姐歌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庆良等非遗文化传承人、表演艺术家在风雨桥景区、下枧景区、壮古佬景区传唱刘三姐歌谣,展示打钱牌、壮族扁担舞、彩调、渔鼓等传统民俗表演,以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文艺周周演活动中融入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国爱党等主题元素和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主题表演,激发各民族群众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民族团结+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加强工作谋划,与团区委、区教育局联合印发《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加强培训宣传,抓好广播站、校园网、LED屏幕、标语横幅等的常规宣传,推进校园内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建设,在各学校教职员工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专题活动,提升民族团结意识。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程、开展主题班队会教育,组织录制以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示范课程,开展“石榴花开一家亲”主题活动,组织宜州区民族中学与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6中学开展“手拉手”活动。结合传统节日举办主题活动,利用壮族“壮族三月三”歌节等传统节庆活动,把绣球、服饰、五色糯米饭、彩蛋、铜鼓、山歌文化、传统民族体育竞技等民族元素和民俗文化融入到校园文体活动中。结合“双减”工作,深挖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宜州古城文化、刘三姐歌谣、彩调、抛绣球、板鞋等传统民族文化都纳入课后服务课程,积极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课后服务。

  三是深化“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打造示范亮点。制定《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暨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方案》,为巩固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夯实根基。2022年6月,宜州区获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命名,福龙瑶族乡、广西宜州监狱、区民族中学获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新突破。2022年,结合河池市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和宜州区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强对22个申报河池市级和35个申报宜州区级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目前河池市考评验收和宜州区本级考评验收工作已完成。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31290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