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弥勒市从摸清底数、搭建平台、注重开发入手,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摸清底数“重保护”。整合资源、保障经费,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民族文化“百名人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等项目,对国家、省、州级非遗传承人传承的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等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将非遗项目艺术造型、曲牌词调等进行数字化保存,并建立非遗项目档案资料库。目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1项、传承人244人,市级非遗传习(馆)点28个,构建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建立完善彝族、苗族等240名民族技艺传承人数据、图片、影像资料档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开展非遗知识宣传普及、非遗节(项)目展演展示、传统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
搭建平台“广传承”。软硬兼施、双向发力,编制国家级非遗项目《阿细跳月》《阿细先基》保护实施方案,完成西二镇龙多非遗传习点、西一镇红万村阿细先基传习点的示范创建,开展传承人培训,培育西三镇法雨哨村小组昂俊魁户为省级非遗传承人(阿细跳月器乐“大三弦”制作)。开展州级非遗项目红糖制作技艺(竹园红糖)采集录制工作。2022年命名市级传承人14人,走“非遗+旅游”路子,发展民族工艺品经济,带动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熊庆来故居、张冲故居、朱家璧纪念馆先后开馆,省级红色旅游示范线路1条,讲解1000余场次,接待游客10余万人。
突出特色“巧开发”。紧紧抓住云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重要机遇,围绕“庆来故里,福地弥勒”这一城市定位,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利用,积极推进弥阳镇、西三镇、虹溪镇、新哨镇、竹园镇、东风农场等一批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建设,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积极打好“文化艺术牌”“生态康养牌”“国际运动牌”“乡村振兴牌”,形成以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小镇、可邑小镇为引领,湖泉生态园、甸溪河生态湿地公园等特色街区为连接的全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可邑村实现80%村民就近就业,年劳务收入500余万元,61户农户发展餐饮、民宿、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旅游延伸产业,户均增收8万元;小太平民族团结示范村就近就业农户106人,开办民宿5家、特色餐饮7家,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