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法制 > 正文

德宏州以文化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时间:2022-10-09 19:54:1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坚持以文化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力维护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

  紧扣文化聚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赓续历史文化,大力建设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主义、红色革命等教育基地和设施。近代以来,德宏各族人民抵御外侮、戍边卫国,涌现出了刀安仁、早乐东、杨思敬等民族英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谱写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立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德宏州共建成4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以及一大批“中华民族一家亲”群众教育馆、“红石榴”主题街区等。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先后推出一批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精品力作。如原创傣剧《刀安仁》,景颇族歌舞乐诗《目瑙纵歌》,傣族舞剧《孔雀飞起的地方》,电影《打开世界的门》等。德宏州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截至目前,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傣族剪纸”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傣剧、傣族泼水节、德昂族浇花节等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1项,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7项。

  坚持不懈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立足德宏州多民族的州情,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与昆明市建立创建联盟,探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与云南民族大学搭建政府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研共建新模式。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实践“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推普工作网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积极构建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宣教平台,把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延伸到基层、普及到群众。近年来,宣传部门在全州范围内牵头组建了800多支“五用”“五化”宣讲团(队),宣讲人员2600多人,深入机关、农村、边寨、社区、企业、学校、军营开展主题宣讲,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边疆民族地区各个角落。一是编印《德宏州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读本》等书籍,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二是把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通过在党校主体班开设相关课程、开办民族干部培训班等方式方法,加强干部学习教育。

  以示范州创建为抓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基础。近年来,德宏州大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努力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七进”作为主阵地、主渠道,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创新创建模式,探索出具有德宏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N”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和可推广、可复制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全州积极开展“五星社区、特色街道、示范城市、文明村寨、先进单位”创建和评选活动。截至2021年,全州建成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3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34个州级生态文明村,300个美丽乡村;1市2县分别入选全省2019年和2020年“美丽县城”,陇川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以共同富裕凝聚民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坚持脱贫攻坚与创建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9.43亿元,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86个贫困村(含53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15.25万人实现脱贫,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原文链接:http://mzzj.yn.gov.cn/gzdt/dfdt/202210/t20221009_772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