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
桂林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重地和交通枢纽,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有以宝积岩、甑皮岩等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璀璨的文化资源。
桂林是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在所辖17个县(市)区中,有2个民族自治县,1个县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另有15个民族乡,有壮、汉、苗、瑶、侗、回等6个世居民族,全国56个民族大部分在桂林都有居住,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0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80%。
桂林山水甲天下,民族团结美名扬。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居的美丽画卷。
一、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牢记嘱托、踔厉笃行。2021年11月,桂林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桂林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大会,号召全市上下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在桂林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桂林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研究部署,全力推进和督导创建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列为年终绩效考评内容。
桂林市委主要领导在《桂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号召全市积极参与创建,并应邀参加人民网广西频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书记谈”栏目,介绍桂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部署、常态化推进、常态化发展;17个县(市、区)党委负责人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书记谈”活动。
桂林自觉把创建工作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和“三大振兴”战略重要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7家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4家单位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二、山水齐合唱 同谱交响曲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里排壮寨,侯振荣一家四世同堂,家庭成员中包含壮、汉、苗、瑶、侗等五个民族。这一个水乳交融、团结和睦的多民族家庭,是桂林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缩影。
各族人民在秀甲天下的奇山秀水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华章。
桂林把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宣传教育中。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等教育基地,开辟专区专栏,赓续红色基因,解读民族政策,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每年受教育群众达1300多万人次。
今年5月31日,桂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传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实践创新基地、网络平台基地、成果展示基地挂牌成立。依托六个基地,桂林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特色品牌,成了大宣教格局的“主阵地”。
桂林在“一县、一乡、一村、一社区、两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实践试点。龙胜各族自治县建设了广西第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临桂区开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大学生、社会人士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者宣传队宣传,建强了创建的“前卫哨”。
为推动创建宣传,该市编发了《民族理论政策知识宣传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读本》等各类资料累计近40万份;先后在全市建成102个同心文化广场;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内容融入矿泉水、纸巾、雨伞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设计,公交车、出租车、站台、商场、各类LED屏等广泛宣传,实现了社会宣教的“满天星”。
从“主阵地”到“前卫哨”,再到“满天星”,形成了创建工作宣教大格局,铸起了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三、各族心连心 同唱交融曲
桂林全力推动“三项计划”走深走实。
在广西率先挂牌成立了两个“各族青少年交流中心”。并组织举办多项主题活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积极探索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创新打造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8个县区设立服务站,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办理各项便民事项。
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推出为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在就业、就学、医疗、社保、培训等便民举措20多条,以“石榴籽课堂”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安全、生活技能等各类培训班。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共计15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3500多人次。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中3名维吾尔族同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如今,该中心成了少数民族群众“开心、放心、安心、舒心”的幸福家园。
“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促进各民族“三交”的工作经验,得到中央领导、国家部委领导、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并要求总结推广“桂林经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聚焦报道了桂林民族工作。全国多地及区内各市到桂林学习调研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经验。
以“四个结合”机制、以景区为平台,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用好桂林丰富旅游资源,探索完善旅游+创建新模式。2021年以来,先后培育了象山景区、灵渠公园、印象刘三姐、虞山公园、七星公园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
四、创建全覆盖 同奏和谐曲
桂林以“随处可见、随处可学、随处可感”的创建理念,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融入党建、民生、经济、教育、旅游、文化等重点领域,实现创建全覆盖。
以“十进”为抓手,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建活动,开创了创建工作生动局面。
以“中华民族一家亲、政务服务暧人心”为理念,为各族群众提供无差别服务,把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平台,成为桂林服务窗口的亮丽品牌。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围绕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坚持政策优先落实、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倾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超过3.6亿元,为民族地区选派驻村干部524名,建立产业基地860多个。龙胜、恭城两个民族自治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8%,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龙胜各族自治县以龙脊梯田为试点,“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农村产权集体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各族群众每年户均分红突破2.6万元,开辟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龙胜模式”
恭城瑶族自治县以坚持“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而闻名全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打造华江九寨,改善环境,带旺民族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实施乡村振兴,在广西59个民族乡财政收入排名第一。
2020年以来,成功举办了恭城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成立70周年等庆祝活动,全市各部门、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得到了国家民委表扬。广大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民族团结凝聚力、向心力更加牢固。
桂林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散珠碎玉”的保护利用,编纂出版《桂林历史文化大典》,创作推出《红色湘江》《印象刘三姐》等一大批民族文化精品力作,民族戏剧创作两次摘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注重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民族医药发展,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成功申报45项少数民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共有28个民族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个村寨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恭城油茶”“桂林米粉”等特色美食,记住乡愁,打造舌尖上的文化交融。
山水多娇,民族多彩。桂林各族群众在秀甲天下的山水之间,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壮美画卷。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桂林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桂林540万各族儿女,千籽同心,千膜同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持续推动桂林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