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内参 > 正文

信丰县田垅畲族村: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共谱同心奋进新篇章

  • 时间:2022-10-25 18:34:4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田垅畲族村位于赣南脐橙原产地、“中国脐橙之乡”——赣州市信丰县安西镇的东南部,辖18个村民小组,540户农户2222人(其中畲族286户1169人)。全村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3亩,山岭面积10000余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和首批“国家森林乡村”,是赣南南部畲族主要发源地之一。

  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各级统战、民宗部门的关心重视下,田垅畲族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民生改善、路网通达、环境美丽、产业聚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7项“国字号”荣誉及全省文明村镇、全省百佳优美村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西省生态新农村、全省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全省美丽休闲乡村和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十佳精品村等7项省级荣誉称号。

  

  十年来,田垅畲族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与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引导畲汉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做好做足“民族团结+”文章,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田垄篇章。

  一、做好“民族团结+产业富民”文章,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田垅畲族村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秉持“畲汉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治理有效战略,让畲汉民族群众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壮大主导产业,让脐橙树变摇钱树。所谓“世界脐橙看中国,中国脐橙看赣南,赣南脐橙看信丰,信丰脐橙看安西”,田垅畲族村充分利用所在乡镇为“中国脐橙之乡”原产地优势,大力发展以脐橙为重点的果业生产,经过黄龙病浩劫恢复后的脐橙种植面积达到2100多亩,每年总产值至少可达到2000万元,脐橙产业重新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可达5000元。见证脐橙园从“0”到“1”过程的村民蓝光跃,十年前还是个低保户,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小天地”靠着10亩多脐橙园,每年稳定收入达5万元以上。

  化解单一产业,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创收。在巩固抓好脐橙主导产业增收基础上,依靠脐橙产业获得的第一桶金,整合国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全村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新建200亩西瓜基地及200亩杨梅基地,养殖了1000多箱蜂蜜,解决80余名劳动力就业。新建设了150亩蔬菜大棚,每年创收近20万元。成立山哈农业合作社,合力共建集种植、销售、观赏于一体的山哈兰花基地。

  积极探索“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田垄畲族村引进江西逸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村开发旅游合作项目,紧抓建设中国赣南脐橙特色小镇契机,依托位于省级地质公园香山东麓,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畲族民俗文化丰富文化丰富的自然禀赋和人文优势,以美丽畲族特色村寨建设为载体,以开展“三月三”乌饭节活动和八月十六“老爷会”等民俗节庆活动为抓手,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景区建设、品牌推介,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山哈湖、儿童乐园、游步道、旅游公厕、停车场、民宿、餐饮、凤凰文化广场、田垅多嘞农庄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和畲族文化设施,于2018年被评定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村民通过销售土特产、民俗表演等人均增收2000余元。

  二、做好“民族团结+文化铸魂”文章,以交融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田垅畲族村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在全省率先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畲族文化建设,围绕文化振兴,推动畲族文化传承,促进畲族文化共享、畲汉民族相互融合。

  

  推动民俗传承,促进畲族文化共享。2012年起,该村先后新建了畲族牌坊、畲族历史文化墙、畲族对歌亭(盘瓠亭和凤凰亭)、畲族歌舞台、“神牛”喷泉、畲族民俗文化陈列馆等文化设施,成立了马灯舞队、竹竿舞队和业余畲族山歌歌舞队。

  2009年举办了首届“三月三”畲族乌饭节活动,开创了全省举办大型少数民族民俗活动的先例,迄今,已连续举办11届。2019年的“三月三”乌饭节活动异常火爆,吸引了县内外游客6万余人。2020年、2021年、2022年更是以网络直播形式进一步推广,观看人数近80余万人次。

  十年前,民族舞台仅仅110平方,如今的凤凰广场近2000多平方,融入了畲族凤凰、彩带、龙角、盘瓠等特色文化元素和符号,可容纳20000多人,畲汉两族对唱山歌、跳马灯舞、扬龙狮舞,这里成了田垅畲族村一展民族风情、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依据畲族特色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先后在该村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游学活动,近万名学生实地体验了畲族文化和畲族风情,接受了民族团结教育;举办了“爱在田垅”千人现场绘画大赛以及百米长卷绘“我爱田垅”绘画表演和“畲族特色千人长桌宴”活动,展现了田垅民族团结的良好风貌和良好的自然禀赋;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田垅”杯信丰县第三届少儿春晚,2019年全国媒体无人机航拍大师邀请赛走进田垅,把该村优美的生态、风味浓郁的习俗、团结进步向上的氛围向海内外进行了宣传。

  三、做好“民族团结+生态宜居”文章,以环境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田垅畲族村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持民族地区自然田园生态格局。

  

  重点突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要致富先修路,十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近12000万元,修建公路近20公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历史性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基本完善了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灌溉、卫生饮用水、民族村小、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医疗卫生室、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用方面取得新成就。

  综合整治,实现村庄环境美丽蜕变。充分按照“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生态化”的“四化”要求,多方筹资5000多万元,立面改造了163幢畲族特色民居群,实施村内主干道路油路改造、通组通户便道硬化、农户改水改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河道治理、沟渠硬化、自来水增容扩建、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把“两路两侧”打造成风景线。实施全面拆除有碍观瞻的栏舍、柴房、旱厕等,着力打造了更加完善、更为整洁、更有品味的畲族村寨。

  四、做好“民族团结+社会治理”文章,以治理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田垅畲族村以加强畲汉两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为根本途径,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民族村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市域社会治理融合推进方式手段,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依法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将宪法及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等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公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020年以来,组织开展民族政策知识讲座和咨询等活动12次,发放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册6万余册,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例。充分发掘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精髓,将法治元素、普法内容嵌入畲族山歌、竹竿舞、采茶戏等民族文化形态中,展开多样式民族普法活动,连续3年组织畲族文化艺术团开展戏曲普法活动,观看人数达10万余人次。

  积极移风易俗,大力倡导乡风文明。积极破除传统殡葬习俗,新建永安堂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有效遏制农村乱埋乱葬的陋习。设立“乡贤榜”,大力推广讲奉献、讲作为的“新乡贤”文化。充分动员在外务工经商的乡贤加入以村委会牵头成立的“教育基金”,改善家乡就学条件,有效提升教育质量。鼓励乡贤建立的“飞翔”助学基金,组织经常性开展捐资助学、救残济困活动。

  抓好综合治理,织密民族事务服务网络。建立畲族村网格化管理体系,以村“两委”为指挥中心,合理划分网格18个,精准推选网格员36名,组建了矛盾调处、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生态环保、民生服务、文明创建6个专项工作队,建立线上线下点单、指挥中心派单、服务队伍接单、村民评单“四单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桥梁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号召及时传达到村民之中,把村民的意愿、呼声、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及时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多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涉及民族因素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及违法犯罪活动。

  畲中有汉,汉中有畲,畲汉融合撬动乡村蝶变。印刻在田垅畲族村的标志建筑“红石榴”上的话熠熠生辉——“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新时代,新气象,田垅畲族村畲汉两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正绘就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图景,共同谱写同心奋进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mzj.jiangxi.gov.cn/art/2022/10/20/art_34978_41815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