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贺州市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 时间:2022-11-01 19:40:3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贺州市民族学校是一所集走读、寄宿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22年秋季学期,学校在校生2494人,其中少数民族(包括瑶族、壮族、苗族、土家族)学生1126人。办学两年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基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抓手,以师资培养为动力,以内涵提升为根本,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目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学校绽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根基。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创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民族文化传承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该处由经验丰富的少数民族教师组成,自成立以来,该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引进校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民族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10月,学校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获得广西教育厅颁发的“广西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展示”奖;2021年2月,由学校自行设计的“土土瑶瑶”卡通人物形象获得国家专利;学校先后荣获“2021年贺州市文明学校”、“贺州市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称号,2021年12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立项单位。

  二、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学生构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来自平桂区鹅塘镇、沙田镇和大平瑶族乡的瑶族学生;二是来自易地搬迁学生;三是学区内就近入学学生;四是部分进城务工群众子女。为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学校对全校48个班级采取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住宿、培养等模式,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先后建设了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文化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雕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宣传栏、民族展厅、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承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等设施,为各族青少年交流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此外,学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LED电子显示屏、微信家长群等,不间断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党的民族政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三、落实资助政策,确保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孩子失学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使党和政府的关爱政策落到实处,学校指派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一方面,大力宣传资助政策,深入摸排,严格审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按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平桂区政府连续三年从财政预算中支付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每人每年1300元的膳食和交通补助,杜绝发生因贫辍学的情况。此外,学校还为各族困难学生争取社会资助,贺州市妇联、市女企业家协会、贺州万升石业、贺州市学生奶服务中心及平桂区各民主党派、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多次到校开展结对帮扶、捐款捐物活动。在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下,在老师及同学的关心中,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寄宿学生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困难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各族孩子在学校中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四、以课堂为中心,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

  为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常态化教育,学校通过创新主题班会,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热情。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思政课的管理,将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此外,为了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校专门开设有长鼓舞、瑶绣、瑶歌以及足球、篮球、田径、音乐、美术、舞蹈等民族特色课程,并积极探索研发校本教材,民族特色教学蓬勃发展。

  五、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为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影响力,学校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六一儿童节等,组织排练民族传统特色表演节目;举办“体艺”活动,让各族民族学生在沉浸式体验活动中增进彼此了解、培育民族团结情。定期组织师生观看民族团结进步视频资料、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片,开展“民族历史知识”“民族人物”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全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和广西、贺州、平桂各族群众亲历光辉历程,让各族青少年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及深刻内涵。通过现代通讯与信息化技术,在校园开展桂蒙琼新等多地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步网络课堂活动,让师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322893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