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三江:侗乡七十年 谱写新篇章 铸就新辉煌

  • 时间:2022-11-08 19:06:14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今年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三江阔步前行,从偏远封闭走向五省通衢,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昔日“老少边穷”的三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江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战脱贫、控疫情、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且逐年增长。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GDP)由31.57亿元增加到85.12亿元,年均增长7.7%;财政收入由2.34亿元增加到4.44亿元,年均增长6.6%。累计实现98个贫困村摘帽出列,22926户983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完成6119户27124人的易地搬迁,摘掉了深度贫困县的帽子,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未来十年,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将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民族团结之花遍开侗乡,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

  三江围绕党的民族工作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交流、和睦共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基层立法联系点。出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保护条例》,确保中华文化枝繁叶茂,民族文化得到尊重和保护。先后出台《三江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办法》、《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等十余项制度文件,联合三省(区)四市六县开展侗族村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新建和修缮侗乡鼓楼、风雨桥等侗族村寨建筑,保障侗族村寨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活动载体。成功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坐妹》《侗听三江》《侗恋程阳》,形成文旅演艺品牌效应,荣获“2019年度广西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注重文化文艺创作,打造侗族大歌《侗不离酸》《侗歌声声唱给党》、曲艺《燕子村里燕飞来》等文艺精品,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民俗特色节庆”,让人们感受三江魅力,直观了解民族团结内涵。

  二、鏖战脱贫攻坚,各民族群众同步奔小康

  一是“三提升”“四战役”,成效显著。三江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两茶一木,种稻养鱼”为主导的“5+2”扶贫产业贫困群众覆盖率达98.42%;就业扶贫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建设扶贫车间50家,扶贫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9368人,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9万余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2993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86亿元。补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1591名,建立“双线四包”控辍保学机制,确保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有效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和“198”政策,执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和“一站式”结算方式,县乡村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赢住房安全保障战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560户,全县危房全部清零;打赢饮水安全保障战役,完成243个饮水安全项目。二是结对帮扶协作,成果丰硕。围绕组织领导、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六大任务”,积极打造“江川品牌”,吴川市累计援助资金1.63亿元;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以“三江党旗红”警地共建联创活动为载体,结对帮扶63个贫困村,共投入帮扶资金1.18亿元,引进帮扶资金9251万元,购买和帮销贫困地区农特产品1.1亿元。三是加大小额信贷力度,金融助造血。三江立足县域特色产业,发挥金融扶贫的支撑作用,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探索建立扶贫小额信贷“三融一转”模式,切实做好“放、用、收”文章,助推脱贫攻坚实现“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的根本转变。据测算,该县扶贫小额信贷户比普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高616元。四是“互联网+”添翼脱贫攻坚。三江坚持把网络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让“互联网+”为侗乡脱贫攻坚插上隐形翅膀。大力打造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农特产品展示、电商运营、电子商务培训、创业孵化、检测溯源品控五大功能于一体,通过线上销售三江茶叶、茶油、高山鱼稻等多农特产品。通过“区块链”建设,为入网的企业提供品牌培育、电商设 计、开店指导、营销策划、创客孵化等配套服务。消费者可扫描溯源二维码,查看商品信息、电商扶贫情况、溯源地区热力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情况等信息。目前,入网企业106家,可溯源产品达182种,在832平台线上销售金额达350万元。

  三、产业突特色、文旅显亮点,民族地区发展走出新路子

  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优化升级。三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写好“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生态产业文章,构建了茶叶和油茶中长期、稻渔综合种养“短平快”的可持续生态产业模式。十年来,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13.8亩增长至20.5万亩,干茶年产值从5.8亿元增长至21.5亿元;油茶种植总面积达61.7万亩,茶油年产值达5.2亿元;加大国家稻田养鱼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66万亩,“三江茶”“三江茶油”“三江稻田鲤鱼”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的荣誉称号。二是科学谋划、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加快融合。三江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抓手,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景点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十年来,全县4A级景区从2个增加至6个,2021年,程阳八寨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顺利通过文化和旅游部评审。坚持提升文旅融合实效,成功举办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顺利承办中央电视台《乡村大舞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活动、柳州市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62.9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累计达102.48亿元。三江先后获得“亚洲金旅奖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中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水平明显改善。三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三江按照“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理念,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协同发展。十年间,三柳高速、桂三高速、焦柳铁路电气化改造、209国道和321国道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建设。2016年,“柳州三江号”开通运营,三江南站成为全国首个少数民族县级动车始发站,顺利打通大桂林旅游圈和贵广高铁经济带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大桂林旅游圈、黔东南旅游圈和珠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站点。三江以完善、通达的交通路网,快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328541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