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梧州市充分挖掘、传承、弘扬梧州41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资源,持续焕发文化新活力,在推进梧州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各族群众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凝聚团结力量。坚持文物活化利用主旨,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家底,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以东汉羽人铜灯等历史遗珍讲述梧州故事。整合梧州在广西党史上的18个“第一”红色资源,拓展健全红色基地服务和配套设施,深挖红色基地思想内涵,开发红色研学文创产品,全力打造桂东南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胜地,打响“梧州——广西革命的摇篮”红色资源品牌。十年来,梧州全国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从3处增加到6处、13处增加到26处;完成修缮梧州海关旧址、中共早期革命活动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建成15家博物馆、纪念馆,年均接待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非遗传承保护,彰显文化自信。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出台促进非遗合理利用等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近10年梧州市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新增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项。截至2022年9月,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总数3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2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4项。相继建设一批非遗教育传承基地,开设非遗特色课程,推动非遗职业教育发展,发挥非遗在增进文化认同的独特作用,六堡茶制作技艺、藤县狮舞、龟苓膏配制技艺等非遗项目已成为梧州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创作文艺精品,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梧州粤剧源自广东,经过结合民俗特色改良后在梧州广为传播并传承发扬,是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2012年以来,梧州市坚持举办粤剧节、粤曲邀请赛、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动粤剧文化薪火相传,近年来,梧州市以粤剧为主打,深入挖掘本土名人、城市历史,积极创作本土文艺精品来讲好梧州故事。《风雨骑楼》《抉择》《苍梧之约》《警魂》等精品剧目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1个、自治区级奖项230个,成为梧州与全国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推动粤桂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馆向群众免费开放,满足各族群众多样性多层次需求,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筑牢文化根基。全市先后建设87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行政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97.56%;建成78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市级美术馆、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7个县级文化馆、5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家博物馆(纪念馆)。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年均开展主题粤剧进校园活动500多场次、濒危剧种下基层演出100场次、公益电影放映5000多场次。梧州蒙山文圩大明村和岑溪糯垌绿云村入选国家文旅部主办的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岑溪牛娘戏6次登上央视展演。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