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宗教资讯 > 正文

平南县以“五个突出”为易地搬迁各族群众创造互嵌式社会环境

  • 时间:2022-11-29 23:53:0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近年来,平南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五个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思想引导、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为安置区大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一、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夯实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注重思想教育引导,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同心同向,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安置区工作总体计划,推动创建工作与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服务需求相结合,累计在全县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汇演10多次,组织青少年儿童、残疾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8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等活动2场次。二是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在县工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活动3场次,组织社区青年志愿者100余人次开展“增进民族团结,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3场次,对搬迁群众开展义修、义剪、义演,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次。三是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安置区板报、宣传橱窗、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等形式,面向广大搬迁群众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切实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突出抓好产业扶持,助力搬迁群众持续增收

  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运用“合作社+基地+搬迁户(脱贫户、监测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安置区后续产业,推动搬迁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一方面,加强安置区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在县工业园区和平山镇两个安置区成立安置点社区合作社,县工业园区在上渡街道河口村流转100亩土地种植青皮密柚,在安置点旁边建设大棚种植菌菇。并利用工业园区安置点临街50间商铺租赁,收益用于搬迁户分红;平山镇安置点在平山镇登明村建设400亩油茶基地。另一个方面,落实资金支持安置区后续扶持项目。2022年,平南县优先安排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易地搬迁后扶持项目,其中平山镇安置点油茶基地落实资金支出40万元,工业园区安置点青皮蜜柚基地落实资金支出35万元。

  三、突出抓好就业帮扶,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完善安置区就地就近就业机制,为搬迁群众提供就地就业岗位需求,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搭建用人单位与搬迁劳动者“面对面”对接平台,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技工院校积极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落实免学费政策和培训补贴政策。同时,落实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拓宽服务对象和辐射范围,激励带动搬迁户劳动力创业。引导符合贷款条件、有贷款意愿的搬迁群众利用小额信贷发展产业。今年以来,平南县加大就业扶持工作力度,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对有就业意愿且暂未就业的易地搬迁劳动力,实行“一对一”实名帮扶,提供2次以上职业指导、推送5个针对性岗位、推荐1个培训项目。目前,全县855户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全部实现每户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目标。

  四、突出抓好设施完善,改善居住坏境温暖人心

  健全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九个中心”功能作用。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参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出台解决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新增人口住房困难。完善物业行业法规政策,加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为安置区的管理提供行为规范。二是提档升级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安置区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搬迁社区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着力改善安置区人居环境,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安置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公共照明工程。三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注重整治环境卫生,重点解决生活污水等突出问题,同时做好安置点地灾隐患监测,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通过系列措施提升安置区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五、突出抓好社区服务,提升社区科学管理水平

  全面开展“农事城办”服务,实现“一站式”代办,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安置区与城镇一体化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组织在安置点社区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作用,逐步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完善安置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议事规则,引导各类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治理,依托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等实现自我管理、服务,发挥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精准排查和精细化解工作,以开展安置区社会治理争先创优工作为抓手,继续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力度,构建“一网统筹、事事入格”全科网络管理服务。三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增强搬迁群众法治观念。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运行机制,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收集、分析、研判搬迁群众思想动态和苗头性问题,强化群防群治,维护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39599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