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象鼻山而得名的象山区是桂林市核心城区,辖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辖一个乡、三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常住人口29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3.2万人,外来经商务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5000余人,是自治区较大的回民聚居区,有回族群众近6000人,疫情前每年接待境外穆斯林游客超过15万人次。在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过程中,象山区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聚焦经济互嵌、空间互嵌、文化互嵌三项重点,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聚焦经济互嵌,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立足象山区各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高位推动美丽象山建设,释放出让各族群众同荣共享的改革发展红利。辖区凭借“两瓶酒、一座山、一处遗址、一座小镇、一个景区、一个接待中心”,以民族品牌工业、民族文旅产业拉动了数百亿元的GDP经济马车。金字招牌“两瓶酒”桂林三花和漓泉啤酒均突破困境率先在全市实现疫后正增长,漓泉啤酒年度利税10.78亿元,跻身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五百强;桂林城徽象山景区品牌效应强劲辐射,拉动七星、伏波、叠彩三山整合销售业绩,成为面向世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窗口;甑皮岩史前人类遗址博物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瓦窑非遗文化基地保护传承桂州窑、阳氏石雕技艺、根雕技艺、岭南盆景等一批非遗项目,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称号实至名归;侗情水庄被命名为桂林市首个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支持市伊协寻求合作资金7000万元,新建穆斯林旅游文化接待中心,填补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对外穆斯林游客接待服务的空白。产业的繁荣为各族群众创设了富余的就业岗位,各族群众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共同体。
聚焦空间互嵌,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统筹乡村和城市两个方面,推动各族群众“互融、互助、互亲、互享”。在乡村方面,牢抓“一老一幼”两个群体。村级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群体共画团结情”主题活动,定期接访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众到关爱中心拉家常、说困难、品美食,让群众在和谐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更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能够安心、放心、专心工作。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文化娱乐、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参与,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亲近,欢度佳节,切实满足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需求。在城市方面,一是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加强与区内外的联系对接,着力健全完善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对接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辖区坚持深一度倾听、快一步服务,以流动少数民族群众“五清”(来源地清、民族成份清、从事职业清、宗教信仰清、困难需求清)为基础,做到服务“七到位”(民族政策宣传到位、弱势群体帮扶到位、入园入学助学到位、经商就业培训到位、矛盾纠纷调解到位、文化活动组织到位、信访内容落实到位)。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库,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确保各族群众经商、旅游、居住、生活各方面的便利。二是开展“红石榴”社区创建。着力推动相互嵌入式的“红石榴”社区创建,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不断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机构,开展“一厅式”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帮帮亲”志愿服务品牌,形成各族群众“你有困难我来帮、你有需要我伸手”的大家庭浓厚氛围。通过评选“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方式,深入挖掘弘扬传统美德、文明新风、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激励居民群众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推行“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将社区党建和综治、民政、信访、教育、卫生健康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同时,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参与社区自我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社会条件。
聚焦文化互嵌,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通过挖掘象山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文化资源,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托辖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风景名胜区等资源,定期组织开展“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等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家从所见所闻的重要史实中,清楚感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各族群众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参与“联学+巡听”“学讲践”等活动,讲清讲透党的惠民政策和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方面基本观点,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双创”融合,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关爱困难群众、捐资助学、政策宣讲、物质帮助、情感引导等有机整合,鼓励引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推进民族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挖掘剪纸、桂剧、油茶等民族文化进景区展演展示,发挥好甑皮岩国家遗址公园、李宗仁官邸、瓦窑小镇、侗情水庄文化项目作用,促进“传播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守护民族团结之根,涵养民族和睦之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