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是广西工业重镇,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目前有包括壮、汉、苗、侗等8个世居民族在内的49个民族居住,有2个自治县和6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219.32万人,占全市比重达52.75%。2022年,柳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共同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一、抓好阵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一是丰富载体,拓展宣教阵地。指导各级各部门建成“3馆3基地1中心”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固定宣教阵地。包括主题教育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馆、“石榴红”民族乐器馆,公交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机关教育基地,教育系统实践教育中心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数字阅读墙、石榴园、同心文化广场等290多个。二是擦亮品牌,提升创建成果。升级“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交专线品牌,新建“石榴红”公交候车亭、“石榴福娃”电子公交站牌100多个、选配180辆出租车组建“民族团结先锋车队”等。三是举办活动,营造浓厚氛围。联合主流媒体平台云上直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喜迎党的二十大”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活动,当天直播观看量达10万多。成立了宣讲团,开展宣讲培训,举办“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画出最美同心圆百场大宣讲”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举办宣讲627场次,受众8万多人次。四是创新方法,宣传鲜活立体。录制《柳州工业博物馆里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设计民族团结主题微信表情包、赋予螺蛳粉包装宣传功能,编创适合学生传唱的宣传曲《民族团结新说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字经》,让各族群众在润物无声中增进“五个认同”。
二、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关键举措,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培根铸魂,积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石榴花开成长路”“石榴花开青春梦”系列活动30余场,全年共5192名先队员通过书信来往、视频交流,开展“石榴花开成长路”系列作品比赛,制作民族团结主题视频、征文、绘画作品1万余份。在全市517所中小学、65万余名学生中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发布《致全市青少年的一封信》,倡导青少年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倡导者、传递者。二是旅游赋能,大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根据柳州特色打造螺蛳粉文化体验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游学、紫荆花赏花游等主题游线路。其中6条一日游线路,3条二日游线路、1条三日游线路。充分发挥柳州市文化旅游赋能,以旅促融。举办“柳州人游柳州文旅大集市”活动以“搭台+唱戏”形式推出不同县区的专场文旅大集市,以“文旅+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打造《苗魅》《坐妹》《侗听三江》《侗恋程阳》等旅游演艺节目,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促进各族群众“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
三、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用好用活党的民族政策。指导县区用好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619万元,共安排好项目80个,受益人口共76879人。落实民贸民品贷款贴息资金737.3万元,支持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加快发展。以融水、三江成立70周年县庆为契机,申请自治区、市支持县庆项目资金,获得自治区支持县庆项目资金共2.78亿元,其中融水1.42亿元,三江1.36亿元,市本级资金每县各5000万元。与柳州银行签约,金融助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柳州银行致力于为各族群众在幸福道路上走稳走远提供金融动力,以十大金融举措,帮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帮致富”“融得进过得好”,致力于满足新市民在进城、落户以及进货、门面装修、预付款、经营及养老财富管理过程中的差异化金融需求,推出柳州“石榴红”互嵌式金融服务举措。截至11月末,该行新市民安居贷累计发放金额44190万元,新市民经营贷累计发放金额20529.30万元,为各族群众在柳州生产生活提供金融助力。开展“雨露计划”招聘活动,拓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就业渠道。举办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会67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9.61万个;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至10月31日全市脱贫家庭2022届高校毕业生2801人,有就业意愿的人员2543人全部实现就业;举办“春风行动月”“企业服务年”等线上线下招聘会271场,提供用工岗位70.57万个次,达成用工意向7.09万人次。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技能水平。先后成立了6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在柳务工群众需求,开展糕点制作、茶艺技能、陶艺技能、电商直播等培训内容,带动全市各单位共培训了1万多名学员,让各族群众掌握一项提高自身能力的实用技能,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创先争优示范引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积极培育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单位获得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22个单位获命名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推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全面落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坚持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为各民族群众落实安居、社会保障、就业培训、教育、养老、医疗、文体等政策。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不断丰富创新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工作体系,重点把握“融”的理念,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互嵌融合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根植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与湖南怀化市、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建立了“矛盾联防、纠纷联调、组织联建、普法联宣、法律联援”的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人民调解机制,推动基层民族事务治理重心下移,民族地区法院、司法所实行“双语”服务,健全民族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