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委属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部署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破圈入流”发展之道,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联合多家行业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合力打造“华为创新班”,协同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
一是搭建产业学院“新平台”,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加速互动”。学校大力推进先进计算与智能光电产业学院建设和“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成功引进了包括权威专家姚建铨院士在内的47位产业导师和学术界精英,选派12名青年教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在一大批专业领军人物带动下,学校“智能通信与泛在计算”获批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相继获批国家一流专业试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获批省级一流专业试点。借助中国电信、中国信科、华为公司等头部企业的生态网络,学校与湖北通信学会/协会、武汉长飞、武汉光迅、武汉昱升光电、科大讯飞、华和物联等优质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开展走访调研、访企拓岗、理工科人才双选会等多项活动,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注入科学研究“新动能”,实现应用技术和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学校充分发挥先进计算与智能光电产业学院“桥头堡”作用,积极探索跨学科、跨行业科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在姚建铨院士的指导下,学校与湖北省通信行业学会、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华为公司、中国电信、金山软件、腾讯和武汉光迅等行业组织、龙头企业联合组建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开展产业需求型科学研究工作。依托国家光电产业集群区位优势,挖掘与龙头企业合作资源潜能,激发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动能,加速推进在无人机检测、优品茶叶智能采摘、文物巡查、健康即时检验、饮用水管网泄漏检测等方面的研发进度,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助力。近年来,产业学院相关各专业承担科研项目能力明显提升,2022年度到账经费超过2000万元,增长率超过30%。
三是建设教育教学“新体系”,促进产业链与育人链“深度融合”。学校面向区域“光芯屏端网”重点产业和万亿级产业紧缺人才需求,按照产业学院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设目标,引企入教,为“华为创新班”和“金山训练营”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华为鲲鹏通用课程包”,开设《产品开发流程和研发工程管理》《华为F5G光接入技术》《光纤智感与技术创新》《太赫兹技术》《物联网新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等联合创新课堂,校企导师联合授课。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武汉鲲鹏师资培训”并获得企业认证。推动第一、二、三课堂联动,华为创新班学员每年人均参与校企联合课程98学时,校内外联合课程比例超总学时6%。课上,创新班学员不仅学习全球最新技术成果,而且可以直接接触行业关键问题,真正将基础知识与现实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让知识“活起来”;课下,学校积极建设各类教育实践基地,与华为共建全国首家“光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举办“鸿蒙创新训练营”,与中国电信共建“泛在互联与智能计算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武汉光迅共建“高能效光电器件与系统联合实验室”。在武汉光电工研院、烽火通信、高德红外、腾讯云智、聚芯微电子等知名企业设立“卓越工程师‘启明星计划’合作基地”实践场所,让学员真正走进高端企业,感受先进技术,营造“浸入式”的育人环境。
四是创造人才培养“新条件”,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学校重视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为创新班选派十余名优秀青年教师长年指导,整合千余平米场地开展各项创新活动,组织学科竞赛历练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新班学员经过“电子系统认知实践”“单片机应用”“华为认证计划”“太赫兹技术应用”等一系列集中训练后,在全国智能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模拟电子技术设计大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大赛中斩获佳绩。2022年,创新班学员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4项(其中3项为华南赛区赛第一名),湖北省电子设计竞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创新班学员参与学科竞赛比例100%,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率100%。2022年,产业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3%,位居全校前列。此外,学校定期组织创新班学员参观华为、中国电信、华中激光、烽火科技等国家大型企业产品展示平台和生产线,让学员在实践中真切体悟大国重器、自主可控、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链接:http://mzw.qinghai.gov.cn/index.php/mtxw/29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