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在奋力开启新时代治蜀兴川新篇章中唱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旋律,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一、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把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交融纳入《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通过设立四川艺术基金进行扶持、开展“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等活动搭建平台,打造《山岗上的歌与舞》《牦牛革命》《长征长征》等一批经典民族艺术精品力作。
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开展《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四川民族地区文书史料汇编》等整理编纂工作,打造民族古籍数字化展示平台,已完成30余种6万余页数字化古籍的展示,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四川省卷》编纂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编纂,收录文物词条654条,其中不可移动文物122处、可移动文物532件。
三是加强重点文物和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制定《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实施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等重点项目;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深入发掘保护和研究宣传茶马古道、红军长征、十八军进藏、川藏公路等遗迹和实物,推动皮洛遗址考古发掘和成果整理研究;优化文化建设规划布局,持续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文化传承发展。
二、推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
一是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编纂工作,成立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省档案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17家单位为编委会成员单位,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成立审读委员会,确定编纂工作的核心团队,由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联合攻关,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四川卷》编纂列入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为高质量推进编纂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是设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通过科研项目“指挥棒”作用,有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鼓励学以致用、推进成果转化、培养人才队伍。2022年4月,首批专项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的藏羌彝走廊研究”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组织学术交流,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做好新时代民族研究工作,用高质量学术成果回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关切,凝心聚力积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三、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一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工作,将相关内容纳入全省重点宣传、重点出版工作,推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持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命名两批次共18个单位为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命名三星堆博物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中国“两弹城”、彝海结盟遗址等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各类教育基地,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二是在全省开展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34所试点学校为引领,推进与学校党的建设、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引导各族学生共学共进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是组织开展全省大中小学校园舞台剧展评活动、“同运动·一家亲”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促进各族师生间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
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制定颁布《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和《四川省社区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新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进社区,着力把城市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两项标准的实施,让各族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满足的同时,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中,立足四川特点,强化精准施策,推动各族群众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增强情感依归。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夏冬令营)、各族青年文艺工作者互访交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手拉手结对子”帮扶等交流活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让各族青少年广交朋友、开阔视野。
三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内涵“引路”,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活态遗产、体验项目,让各族群众在旅游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纳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镇创建内容,若尔盖县、红原县等7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州市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等入选天府旅游名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