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宗教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我区学校美育工作综述

  • 时间:2021-11-12 21:39:0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自治区教育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各级学校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教学改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我区围绕“教会、勤练、常展”,持续推进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教”就是教会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就是经常性开展课内课外练习;“展”就是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艺术展示活动,着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会、勤练、常展”的教改核心就是要渗入学校美育课标、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把核心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举措。

  为进一步推进美育教学改革,我区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组织传统舞蹈和传统戏曲类项目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为学生讲授相关课程,担任兴趣班指导老师。同时,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结合全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本地传统文化艺术,经常性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目前,各市地、各学校都编排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歌舞版课间操。

  拉萨江苏中学美术教师、美育负责人洛桑群旦介绍,位于学校内的拉萨市城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基地,其综合楼内设有多媒体教室、音乐舞蹈厅、书法美术厅、图书馆等活动场所。“学校会定期为学生开展美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减轻压力、开拓思维。今后会继续加大美育工作力度,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平台。”

  全面改善设施设备,加强美育教师配备

  为进一步满足学校艺术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需求,我区按照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教室建设与装备规范和普通高中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及时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提高艺术教学器材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不断建立完善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做到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

  打造一支过硬的美育师资队伍也是美育工作的关键。为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我区进一步加大基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区)、学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培训计划和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全面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

  同时,我区还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为推进我区高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音乐、美术教师队伍,展示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

  加强美育特色校建设,大力开展艺术类活动

  为大力推动学校艺术特色发展,我区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自治区级中小学美育特色校和示范县(区)建设,推动优秀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建立特色艺术教育。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将贴近学生的舞蹈作为学校大课间和课外的活动,并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新形式。截至目前,我区已有国家级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2个(拉萨市城关区、拉萨市曲水县),国家级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2个(拉萨市林周县、林芝市巴宜区),国家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21所;自治区级中小学美育特色校已分两批建设199所,今年正在遴选第三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美育特色校;全区7所高校均成立了艺术社团。

  为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我区还积极以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自2006年起,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在全国高校联合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该活动内容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重在普及古今中外艺术领域的经典作品和优秀成果,突出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艺术品位,形式上突出现场演出与专家讲解相结合、艺术欣赏与知识普及相交融,受到了我区广大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累计受教育1万多人次。


原文链接:http://mw.xizang.gov.cn/xwzx/xzxw/202111/t20211110_2695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