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面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必须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民族事务治理法治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根据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实际,加大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力度,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根本,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要充分发挥其功效,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与时俱进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总的原则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政治标尺,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要以科学评估为重要前提,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评估工作机制,为调整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要以分类推进为基本途径,对于贯彻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要求和事项,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明确法律规范,着力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要以慎重稳进为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有序、依法依规,做到精准分类、稳慎推进。
要进一步完善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实施体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严格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切实发挥法治对民族事务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依法依规加以解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
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着眼推动民族地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强立法,充分发挥法治对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通过立法手段促进现代产业发展和升级。要明确产业政策、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多方面内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立足各地实际,制定地区产业发展条例,出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源条件、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同时,要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完善乡村振兴配套立法。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2021年出台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农村数量多,农业人口基数大,应当完善乡村振兴配套立法,切实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完善民族事务基层治理机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各地基层部门应因地、因时制宜,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为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提供稳定的制度支持。同时,面对尖锐复杂的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需要外宣与内宣、线上与线下统筹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发挥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作用,引导各族群众增进“五个认同”。
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法治思维指的是在社会治理和个人行为中,以法律为基础和准绳,依据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进行思考和决策的思维方式。法治方法是以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为指向的行为范式,是遵守法律和法律程序作出相关决策的方法,以此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要突出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注重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构建长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普及法治教育、建立健全法治教育体系、促进法治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并具有稳定性的政法队伍,引进法治人才,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作者系武汉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来源:中国民族报江国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