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共进、与社会共行、与创新共舞、与观众共情,是电影艺术不竭的生命源泉。电影艺术通过意境之美、叙事之美、表演之美、情节之美,追溯历史、关怀现实,以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人们的审美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发挥着励志、启智、导行等重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叙事空间、海量的叙事题材。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系列感人至深、春风化雨、制作上乘的优秀作品,去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要顺应电影艺术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注重突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寓教于乐、寓教于心、寓教于理。
从学理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具有多维度的基本特点。
第一,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来看,具有共同参与性。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形成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为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多样的叙事素材、广阔的故事背景、恢弘的空间景观、丰富的主体形构。
第二,从立体结构维度来看,具有结构层次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基本层次结构,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观层次、各民族的中观层次、个体的微观层次。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不断提高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努力做到强志、博智、广识、明心、正行。
第三,从物质基础维度来看,具有存在的客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民族实体,其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阶段。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历史发展、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入手,用影像手段生动诠释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第四,从精神基础维度来看,具有认同普遍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事实充分说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段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增强广大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五,从行为维度来看,具有行动一致性。共同行动,是反映共同体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获得的。这是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也是取之不尽的资源、突出的美学特点与合理的叙事逻辑。
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要紧紧抓住突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这个关键环节,丰富叙事方式,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讲得有意义。要在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方面下足功夫,用感人、动人、迷人的影像,把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生动表现出来。在审美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精神同构与心理认同,引导广大观众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途径,达到聚之以心、导之以行的目的。
电影美学是电影艺术实践的理论升华与智慧结晶,是关于电影艺术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电影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要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电影美学,实现艺术美学呈现与思想内核阐释相结合、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达成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构建内涵与外延、主体与客体、历时与共时、共性与个性、宏观与微观、审美与启迪、视觉型塑与美学风格、平面视觉艺术与多维空间美学、事实逻辑与影像逻辑、想象力与呈现力、影像审美与家国情怀、故事叙事与情感表达等兼融的学科体系与理论体系,推动民族题材电影艺术行稳致远、繁荣发展。
民族题材电影艺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推动民族题材电影艺术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示各民族手足情深、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风貌,展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好实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推动中国向电影文化强国全面迈进。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民族报余梓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宗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宗教法治网 zjifz.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